蜜芽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7年6月0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17更新

英国“笼中”一代

最近在英格兰东南肯特郡某小学校的一次例常家长会上,家长们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了绝大多数现代英国家庭的共鸣:如今谁还敢让孩子随便到户外玩耍呢?

会上家长们的谈话很具代表性。

二、叁十年前的家长其实很省心。孩子上学自己走着去;一下学就跟邻家的同龄人成帮搭伙地东跑西串、上树下河、调皮捣蛋、快乐自在。

虽然偶尔有个磕碰、哭个鼻子,但多数时候只要开饭时门口叫一声也就是了,很少担心会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

“沧海桑田”

然而,过去叁十年间,英国社会的变迁是巨大的。从一个基本单一文化白人岛国,一越成为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多肤色、多语言和多民族杂居的多元文化大社会。

随之而来的是所有大地方都不同程度面临的挑战:道路上的车辆激增,每年死于车祸的青少年人数叁十年来增长了廿多倍。各类打架、斗殴、贩毒、抢劫、强奸、拐骗等犯罪案例更是增加了不知多少。

1970年时,孩子十之八九自己走路上学;如今上学没有家长接送的还不到十分之一。

叁十年中,传统家庭开始在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和诱惑中解体,单身父母带孩子的家庭结构开始成为相对多数。

社会环境的恶化和家长精力的减少,意味着多数家长如今只盼望孩子能呆在家里别出事就行。

再加上电视、电脑、电子游戏、互联网的诱惑一代一代的英国青少年已经习惯于一种类似于“鸟笼中”的生活。

“笼中一代”

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缺乏自我独立能力、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体质下降、体重增加、健康状况一代不如一代。

据最新统计,英国青少年中如今称自己没有好朋友的人数比例已经从廿年前的八分之一增加到五分之一。

专家们担心,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鸟笼中”长大的一代又一代各类心理问题、精神问题会倍增,而必然对未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联合国最新的一项世界各国青少年快乐指数排名发现,在欧洲工业国家中,英国的孩子是最不快乐的,也是有各类反社会毛病最多的。

面对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传统家庭的进一步解体,多数专家对这种现象能够得以改变并不抱多少期望。